查看原文
其他

环境健康安全(EHS)新观点汇总——21篇精要,不仅是为了打卡(神仙思维III)

马立强 马哥说 2021-04-17

        华东理工大学EHS校友会发起的“21天打卡习惯养成”活动,终于结束了。马哥绞尽脑汁、抓耳挠腮、东拼西凑、翻炒冷饭,总算凑了21个EHS新观点。观点新不新,好不好,深不深刻?各抒己见, 看后方知。


       如果您觉得还不错,不妨积极分享,因为观点再好没有政策支持与落地,都是苍白无力的。


        掐指算来,马哥之前已经汇报过14个观点!您若嫌烦,请直接翻到DAY15,开始......


DAY 1                                     2019-10-11

无锡高架坍塌事故根源分析

       无锡高架坍塌表面上看是汽车超载所致,实际根源在于规则的漠视和社会诚信体系的坍塌。


        EHS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诚信体系都密切相关,因为风险管控需要成本,需要经济基础,需要满足社会所需!


       盲目提高设计标准并非好事,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与社会成本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让人不清楚底线与红线,会引发随意试探。“大桥不是为违规者设计的”!


       车辆设计30吨却可以载重120吨,这是为何?合法合规的运输和物流为何没法盈利?。某些国家的车辆设计30t,实载40t就玩完,这样的设计到底哪个合理呢?在中国往往是李鬼害死了李逵,因为诚信体系的缺失导致鼓励胆大的,害死胆小的。由于缺乏信任,标准高配与“最不利”后果思路盛行,这样又禁锢了有限的资源,让资源无法充分发挥其价值。


       可见,诚信体系的缺失让人不再相信规则,不再清楚底线!当合法合规成为傻帽,违法违规必然大行其道。诚信体系继续建设和完善。


       安全如此,环保不也是如此吗?

DAY 2                                     2019-10-12

煮水饺要加冷水?

      煮水饺加三次冷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习惯,这一习惯被普遍认为具备如下合理性:


       1. 添加冷水使水饺内外受热均匀,熟得均匀,口感更好。


       2. 添加冷水可以降低水的粘度,避免水饺皮黏在一起。


       3. 添加冷水可以降低水饺的翻滚剧烈程度,避免水饺皮破裂。


       然而,这些都是“假想”,都是想当然!


       究其原因是因为古代燃烧的是木柴,我们无法随意控制火势。如果火势控制不住,一旦沸腾就会溢出把火浇灭,所以不得不备好冷水控制火势,而且恰好添加三次,水饺便煮熟。当前,其实我们只需要关小燃气就好!


       改变这一习惯将节水67.5万吨,节电5.9E+7度,或是节煤7255吨,降低26.6万吨CO2的排放(按照3亿家庭平均一家每年煮5次水饺计,实际其实远不止这么少)。煮混沌和煮面条也在加冷水的朋友们,道理如上。节能减排,从煮水饺不加冷水开始!


       生活中的很多习俗,还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吗?

DAY 3                                     2019-10-13

当标准规范不符合逻辑该怎么办?

       生活中很多行为习惯如同煮水饺加三次冷水一样,毫无作用和价值,但是我们却默默的遵守。


       就像有些法规标准一样,或许它已经失去存在的价值,或是已与当前要求不符,或是本身不符合逻辑科学,但是我们还是在机械的执行。深度思考的目的在于认清法条后面的法理和逻辑,这样不单单能够深刻把握政策法规,而且遵守起来也不失偏颇。  


        工作方式与习惯遵从标准规范,标准规范遵从法律法条,法律法条遵从法理逻辑,法理逻辑遵从政策与顶层设计,顶层设计遵从公序良俗、科学与社会发展规律。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建立法理逻辑与顶层设计的思考方式,将受益无穷!

DAY 4                                    2019-10-14

最不利的“后果思维”合理吗?

       基于“最不利”的“后果思维”开展风险管控,或是制定相关标准,或是进行技术评估和专家审查,看似合理,实际却不科学,因为它忽略了 “概率”因素,忽视了“成本”。


      基于最不利后果思维进行的决策往往成本都非常巨大,而这种成本却又深藏不露,让人无法察觉!


      比如因违反枪支认定标准,天津老太打气球被判处3.6年有期徒刑;比如对化学品仓库防护距离1000m的强制要求;比如涉危化品的企业全部设置消防废水收集池;比如环评动不动就三五公里的评价范围,劳民伤财。


      ------还比如,质疑高架桥的载重设计,要求提高设计标准:道路不是为违规者设计的。


      一刀切是典型的后果思维!

DAY 5                                   2019-10-15

“零排放” 真的是“零” 排放?

       关于“零排放”的定义有很,马哥在此提出全新的概念。零排放的“零” 其实指的是个平衡点: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平衡点,“三效”平衡才应是科学的零排放平衡点。


       物质是守恒的,做到绝对的“零”排放是不可能,无非是污染的转化罢了:废水转化为废气或是固废,如此而已。


       环境、经济和社会的“三效”平衡在不同区域可以有不同的平衡要求:环境质量好的地区,比如海南、西藏等,可以降低环境效益的诉求,重点突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反之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环境效益要求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低些,但是无论如何不能只考虑环境效益。因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真正的“零排放”是“三效”平衡点:环境经济和社会三者效益的平衡!

DAY 6                                     2019-10-16

节能与减排的平衡及“沉没污染”

     “撇开节能谈减排”如同“撇开剂量谈毒性”一样,都是耍流氓。经济学有沉没成本,环境学是否有“沉没污染”呢?


       能耗不单单意味着碳排放,发电过程还伴随着颗粒物、PM2.5、CO2与NOx等的排放(甚至目前有专家认为火电厂的湿法脱硫和氨逸散间接导致了大量雾霾),因而即便是单单从环境效益角度,也应该综合考虑节能与减排的平衡点,拒绝“沉没污染”。那么什么是“沉没污染”?污染治理过程带来的额外污染。如:


       • 废气治理设备运行能耗产生的“沉没”污染

       • 废气治理设备建造产生的“沉没”污染

       • 废气治理设备耗材,如活性炭生产产生的“沉没”污染

       • 废气治理设备报废或耗材报废处置产生的“沉没”污染

       • 废气治理设备运输产生的“沉没”污染

       • ------


       所以,一定存在一个节能与减排的平衡点,污染物浓度与排放量低到一定范围根本不值得的治理!


       节能与减排的平衡点体现了综合环境效益!

DAY 7                                     2019-10-17

关于责任追究体系的思考

       交通事故发生了,要抓交警吗(监管机构)、要抓教练吗(培训机构)、要抓驾校吗(培训的责任机构)、要抓道路建设部门吗(基建部门)、要抓片警吗(片区管理机构)、要抓造车厂吗?答案是显然的!


       为何安全和环保事故发生了要抓领导、抓专家、抓评价机构呢?这种追责体系是否会加重不作为、乱作为呢?尽管交通事故与安全和环保事故有本质的不同,后者的影响范围更广,且涉及更多公共利益,不能简单处理。但是盲目追责会严重扰乱秩序!


       追责如果过头,则没有人愿意担责,技术的革新就会受到阻力,社会的成本也会增加。而且会助长后果思维,让人习惯以最不利后果为导向来决策,而不是基于风险值。只有将责任清晰界定,专家和学者方能放开手脚开展科学论断。


       本质上咨询机构第三方是由企业选择的,为什么不选专业的,而选便宜的?设备工艺等等也是如此,事后调查确有质量缺陷的理应由其负责。但当前专家和咨询机构却面临“欲加其罪何患无辞”的困境,对审批人员和专管人员也存在追责过头的现象,引发了以查代管,作业留痕等,形式主义盛行,企业忙于应对,但检查却无法直指本质。


       一个好的责任追究制度并不单单是让人产敬畏,而是要从根源上平衡风险与管控措施!

DAY 8                                    2019-10-18

风险管理的根源是什么?

       对于风险管理,不管是环境风险,还是安全风险,甚至消防和职业健康风险等,其核心都是危害物质与危害能量的管理。都落脚在化学品的管理,即化学品在生产、使用、运输、贮存等环节的管理,这是企业自身的主体责任。主管部门不能,也无法替代企业来管理化学品。原因是,化学品的管理要根据不同化学品的属特性,以及设备、工艺和生产要求来具体实施,而主管部门根本无法也没有精力来管控这些技术内容。


       环境健康安全(EHS)其实是个有机的整体,企业内部管理如此,政府的监管也是如此。主管部门应该破除门户之见,建立统一有效的EHS监管体系,制定统一有效的EHS相关标准规范,这样才不至于彼此要求不一,企业难以适从。


       安全让通风,职业让换气,环保让密闭,到底哪个姿势才对呢?


       ——如此这般,企业该如何应对?


      只有将化学品特别是危化品管理好,才能从根源上管控环境健康和安全(EHS)风险。

DAY 9                                     2019-10-19

环境政策法规的脉络是什么?

      当前,很多排污企业面临“消灭你,与你无关”的困境。是什么原因导致企业“怎么做都是错呢”?回顾行业发展历程,国家对环境监管的主脉络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1. 2015年1月1日之前属于前环境管理时代,环境管理核心与重点是:污染防治、达标治理!


       本阶段以程序合法与行为合法判断为主,以企业自身环境问题的管理为核心,环境监管工作还处于面向企业的“技术层面”。这个阶段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自身的表现。


      2. 2015年1月1日之后属于近环境管理时代,环境管理核心与重点是:区域防治,质量为纲!


       本阶段环境管理以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为唯一目标,企业的污染排放已不是唯一的监管重点,环境监管工作已上升到面向区域的“管理层面”。


        3. 2018年5月20日以后属于环境管理的新时代,环境管理核心与重点是:生态文明,系统工程!


       本阶段环境管理以整体的生态系统改善与生态文明建设为唯一管理目标,环境监管工作已上升到面向生态系统的“制度层面”,成为新时期政府的一项政治使命。


       新时期,环境管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纲,达标治理已不在是企业生存的及格线,而是最基础的底线。

DAY 10                                    2019-10-20

政府有权力要求合法的企业限停产吗?

       政府的权力很大,大家都知道,但其权力也是由法律法规赋予的,正所谓依法治国。那么政府有这个权力吗? 


       想说明这个事,还得说说公众健康跟环保的关系。大多数人都知道健康跟环境密切相关,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没想到环保主管机构也需要管公众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那么,当发生对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造成影响的事件时怎么办?《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组织制定预警方案;环境受到污染,可能影响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时,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措施


       基于以上,汇总并概述如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需要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在发生可能对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造成影响时(如重污染天气,红色或橙色预警等),需启动应急预案,对辖区内的企业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如限停产等),降低环境影响。


      基于重大社会活动保障的限停产已在立法过程中,你知道吗?

DAY 11                                     2019-10-21

风险识别能力是风险管控能力的基础

       绝大多数人过马路都有闯红灯的经验,几乎所有闯红灯的人都会做风险评估。既然大家都做了风险评估,为何还有这么多人被撞死呢,本质原因是什么?多数人的评估清单是如下两个:


       • 过往车辆距离多远,速度多少,到身边的时间多少? 

      • 马路有多宽,冲刺耗时有多少,是否在车辆抵达之前已跑到对面?


       但是,受过系统且专业训练的人员还会考虑如下因素:


       马路上的障碍物有哪些,是否对行动造成阻碍?道路状况如何,是否会打滑,影响制动?非机动车辆、其它行人是否会造成干扰?过往车辆是否会突然加速,时间“余量”是否充足?鞋带有没有系好,鞋子是否适合冲刺?今天的身体状况如何,是否适合快速制动,是否导致肌肉拉伤?马路对面的建筑物是否存在光线反射,制动过程是否影响视觉?------还不等完成如上系统的评估,绿灯就已经亮啦,那就不必再费心直接过马路吧。


       中国化工企业的风险管理跟中国式过马路非常像,表面上大家都开展风险评估,但是评估的方法多是基于经验和“想当然”,是一种并不科学的“朴素”概念,而缺乏深度与系统性的思考,缺乏规则意识。


      风险识别能力是风险管控能力的基础与前提!

DAY 12                                     2019-10-22

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吗?

       直觉告诉我们,风险无处不在,根本不存在绝对的安全。是的,走路有可能摔倒、吃饭有可能引发窒息、喝水可能呛肺等低概率事件也屡有发生的。所以说,一切以彻底消灭风险,确保绝对安全的行为和尝试都是不科学的,因为根本不可能做到。


        风险可以随着各类资源的不断投入而持续降低,但是不能也不可能彻底消除。当风险低于一定接受水平后就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是否需要持续降低风险,做到更安全,取决于风险责任主体的经济条件,以及预估的投入产出比。


        既然不存在绝对的安全,那么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吗?可预见的事故就是可预防的,但是某些无法预见的事故,比如天灾人祸,主观恶意破坏等,可能无法预防。


       实际上,绝大多数的事故都是可预见、可预防的,因为我们对化学品的物性、泄漏火灾爆炸等的引发机理、机械设备的运行规律、仪表阀门和自动监控措施的运作方式都有深入的研究,都可以进行事前预防。只是因为在危害识别、风险管控等方面投入的资源不足,在人员管理、操作流程与应急响应等方面有缺失,才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风险识别能力是事故预见能力的体现!

DAY 13                                     2019-10-23

EHS只是企业EHS工作人员的事情?

        大多数的事故都有人的参与和人的失误,都是所谓的“责任” 事故。


       运营企业,特别是运营高危的化工企业,相当于把炸弹交给了企业的操作人员,这些手持炸弹的操作人员是否具备基本的EHS知识,是否具备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呢?事故调查发现,人员误操作往往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由于操作人员并不十分清楚其操作的危害以及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不清楚如何紧急应对,导致麻痹大意,造成事故扩大。


       因此,掌握EHS知识,并非仅限于企业的EHS人员,反而是一线操作人员,以及班组长、车间主任,工厂厂长等,都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因为他们才是具体接触EHS风险的人群,也是突发事件后具体实施应急和救援的人群。


       鉴于以上,EHS需要深入贯彻到企业的各级人员,让一线员工熟悉作业风险,让班组长具备应急能力,让车间主任掌握风险管控和应对措施,让工厂厂长知晓法

规标准,让总经理和董事长明白政策要求。企业EHS人员的主要职责反而是完善内部体系建设、开展内部监管与合规评估。因而,各级人员的培训与晋升都应将EHS纳入考核范畴,纳入KPI,成为企业文化与制度的一部分


        EHS的风险管控应该由企业各级人员共同负责,其管控要点因职责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核心均落脚于风险管理!

DAY 14                                    2019-10-24

风险管控能力是化工企业与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撇开化工企业诚惶诚恐的生存现状不提,化工园区的生存状况也十分堪忧。化工,已然成为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风险管控能力已然是化工企业和化工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 企业的风险管控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根本不存在简单直接的管控途径,主管部门的职责在于对“准入”的设置,标准与游戏规则的制定,以及运营的监管,而不是“代劳”。


       • 对于风险管理,不管是环境风险也好、安全风险也罢,甚至消防和职业健康风险等问题,其核心都是危害物质与危害能量的管理,都落脚在化学品的管理,也就是企业自身的主体责任。 


       • 化学品有危害是其属性,管控不在于消灭化学品或是消灭其危害,而是消灭危害的途径,将危害进行有效隔离,以此降低潜在的事故概率与事故后果,降低风险值。 


       • 系统的风险管理是通过源头控制(危害物质替代),过程控制(隔离或工艺变更)、工程技术和管理控制(管理与监控)、个体防护(PPE与撤离)等多个层面开展的。 


        • 安全教育与安全实训应该作为化工园区的“配套”资源之一,化工企业应该强制开展与工艺操作结合的安全和风险培训,让操作人员明白手握“炸弹”的危害与后果。


        • 化工企业,要么消灭事故,要么被事故消灭,安全事关企业的生死存 亡, 务必重视!


       风险管理的核心在于源头控制,其次是过程控制、再次是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最后是个体防护。

DAY 15                                     2019-10-25

环保流程“生娃”论

培育企业小baby,从出生到坟墓,全过程的环保流程

1

产前

预检

准入评估/一事一议/选址咨询

建设项目/Baby

2

学区房

规划工业区块(上海指104地块)

项目

选址


城乡结

合部

规划工业区块外、集中建设区内的现状工业用地(195区域)

棚户区

规划产业区外、规划集中建设区以外的现状工业用地(198区域)

3

准生证

(必办)

环境影响评价 (性质、规模、地点、工艺与措施)

建设项目/Baby

4

奶粉+

粮票

总量指标/排污权

建设项目/Baby

5

产检+

筛查

环境监理 (容易长歪的项目:化工等重污染)

建设项目/Baby

6

保 胎

非重大变动环境分析报告

建设项目/Baby

7

流产

重大变动 重新环评

建设项目/Baby

8

身份证

(必须)

排污许可证正本

企业/ 家庭

户口本

(必须)

排污许可证副本 (多个项目)

9

新生儿

筛查

原:试生产/ 现:调 试

建设项目/Baby

10

原:出生证明

竣工环保验收批复(之前)

建设项目/Baby


现:出生公告

(必须)

自主验收,信息公开

(当前)

建设项目/Baby

11

健康体检

年度环境监测、环境影响回顾评价 (无法律效力)

企业/家庭单位

12

重大健康问题:

手术/整形

环境影响后评价(改过自新的机会)

企业/家庭单位

13

退役/死亡

关厂评估/场地环境调查(土地流转)

企业/家庭单位

14

生二胎(必须)

改扩建项目,重新走流程

建设项目/Baby

DAY 16                                    2019-10-26

企业合规风险“三维论”

       当前,不少企业在环境合规方面越来越困惑,感觉“怎么做都是错”,即便自身做的很好,也没有安全感,面临“消灭你,与你无关”的困境。为何风险无处不在?因为来自外环境的风险已超过企业自身:当前,一切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纲!


       新时期企业的合法合规不应该只关注自身合法这一个维度,而是需要在三个维度(SEP)上进行综合考虑,即:企业自身合规性(Site)、周边环境敏感性(Environment)和区域环保政策与规划符合性(Policy),统称为“SEP三维论”。风险管控需要基于SEP三个维度!

        通过“三维论”管控风险,是规避“降维打击”的有效防护伞!

DAY 17                                   2019-10-27

追求绝对的安全合理吗?

       为了防止“踩踏”事件的发生,直接取消集会;为了杜绝苏丹红红心鸭蛋进入市场,把“涉事”的鸭子全部杀掉;为了防止化工安全事故,把存在燃爆危害的企业直接关停;这种一人生病全家吃药的行为, 并非是真的风险管控,而是因噎废食的行为!


       统计数据显示,骑自行车的风险其实远远高过化工行业的风险,那为何还允许骑自行车?因为“便捷”和“效率”。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来说,便捷高效才是王道,安全应该是辅助和支持“便捷”和“效率”,是其保障,而不是阻碍其发展。其实渔业、农业、冶金、采掘等行业的个体风险值都超过化工行业。


       可见,企业不是追求越安全越好,因为社会资源是有限的,风险的管控需要平衡整体社会效益,遵循风险最低且合理可行原则(ALARP) :风险要足够的低,但同时也要具备合理性与可操作性,这其实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如果不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没有绝对的安全,追求绝对安全是不计成本的非理性行为,安全是一种相对存在的状态,暨风险可接受的状态。但是风险可接受标准可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资源的持续投入而逐渐提高,做到越来越安全!

DAY 18                                     2019-10-28

EHS工作的本质目的是什么?

      晚上跟一位刚刚从欧洲出差学习回来的央企EHS高管交流,颇受启发,他说:


      •  国内讲EHS,一定是先从政策和法规开始讲起,因为政策和法规“最大”嘛,做EHS就是要满足政策与法规标准要求,这是一切的根本! 


       •  但是,欧洲的学者讲EHS似乎不是这个套路,而是从一百多年前的“保险业”开始讲起,从员工伤害、火灾、事故等开始,最终落脚在“风险管控”,而EHS就是风险管控的有效手段! 


       由此不得不引发思考:企业做EHS的目的是什么,政府监管EHS的目的又是什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EHS工作的本质目的是什么呢?其本质目的是防护人的健康和安全,企业内的健康和安全归于H&S,企业外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归于环保(E)


       EHS的本质目的不在于合规,而是人文关怀,对人类健康和安全的保障,也就是“责任关怀”!

DAY 19                                     2019-10-29

EHS工作,专业好还是综合好?

        今晚又跟昨天那位刚刚从欧洲出差回来的央企EHS高管交流,又受到一些启发,再次分享一个观点。他说:


        •  欧洲国家在专业技术方面似乎不允许“跨界”,不提倡“多能”,想做成专家必须在一个专业持续深耕多年,否则根本无法做成专家;


       •  欧洲企业的EHS人员,恨不得从高中就开始培养。一个安全专业的人员如果想转做环保,那得重新从大学开始拿专业学分,一步一步学习,否则老老实实的做好本行! 


       我们的教育不仅大力提倡一专多能,还鼓励“跨界”,觉得跨界才是真有水平。这样真的好吗?


       由此不得不引发思考:对于EHS工作,专业和综合,哪个好?


       管理相关的工作,多需要跨学科的经历。但技术相关的工作,一定要长时间的持续累积才能做好。EHS管理需要综合型人才,EHS技术则需要专业型人才!

DAY 20                                  2019-10-30

企业的EHS,由谁来负责?

        2015年之前环境监管工作为何难以落地?因为那会儿区域的环境质量是由地方环保主管机构负责,地方“政府”置身其外,无需直接负责。

       2015年新的环保法颁布实施之后,环境质量改为“政府”负责,由此责权利实现了对等,环境监管力度增大。如今,生态环境部对环境的管理,已经由原先的“运动员”,变为现在的“裁判员”,通过督查来监督企业和政府履职。


        那么,企业内的EHS问题由谁负责呢?


       其实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一线员工、班组长、车间主任或各级管理者,对EHS均负有责任。各级管理者均是管辖区域内EHS问题的直接主管, 必须以身作则,真正做到对分管工作的EHS负责, 不能把自己的责任转移给员工或是EHS人员。


        EHS应该成为衡量管理绩效的一个主要指标,各级管理人员的晋升都需将EHS纳入KPI,晋升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其履行EHS职责的能力。


       企业EHS的问题,看似由“EHS人员”负责,实际上是由各级管理人员负责的。企业内的EHS人员,应该起到监督督促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做裁判员,而不单单是运动员。

DAY 21                                   2019-10-31

EHS与生态文明

       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提出 ,到绿色发展理念逐渐融入生产生活,再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实现良性互动,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形成清晰完善的思想体系。


       环境健康安全(EHS)的概念是何时提出由谁提出虽无从考证,源自西方国家却是共识。如今,EHS应该与时俱进,纳入“生态文明”的有机体系,因为它们有共同点:专注于“人本”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思想重点体现在如下的“五观”:


       •  “环境就是民生”的生态民生观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 


       •  “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的生态法治观  


       •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生态文化观  


       •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的生态系统观


       鉴于以上,EHS可以有机的嵌入生态文明,并在防范生态风险,保障生态安全方面做出积极的补充和贡献,将生产企业也纳入整个生态系统。


       EHS与生态文明是有机的整体,也是生态文明有效的补充。在防范生态风险,保障生态安全方面EHS可以起到积极且重要的贡献。


延伸阅读:

 • 思维拓展: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吗?——风险管控在于预防高风险事件还是严重后果事件

 • 响水之祸,是谁之过?——化工企业与化工园区风险管理初探

 • 环境合规风险管理“三维论”(上)——如何管理和规避来自企业外部的合规风险

 • 环境合规风险管理“三维论”(下)——如何管理和规避来自企业外部的合规风险


一天分享一个观点, 坚持21天

EHS专业解读,  请关注马哥说


益驰思(EHS)专业的EHS风险管理机构

我们擅长

● EHS咨询与企业风险管理

● 场地环境调查与土壤污染防治

园区综合一体化风险管理

● 操作人员职业素养与EHS培训

● 工艺危害分析与HAZOP分析

● 应急管理与危机应对

~马立强~

江湖人称小马哥

喜欢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益驰思(EHS)创始合伙人

上海市环评专家库成员

危废资源化利用与处置专委员会委员

环境应急专家库成员

华东理工大学校外导师

中南大学校外导师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转载、欢迎转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